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医疗设备展 大型医疗设备进乡镇,六枝特区打通基层医疗“最后一公里”

时间:2025-7-22 10:37:54点击:

7月15日,六枝特区郎岱镇卫生院病房内,69岁的陈朝金即将康复出院。

“已经恢复得差不多,要不了几天就可以出院了。”见到记者时,这位老人脸上洋溢着恢复健康的喜悦。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在7月6日赶场途中遭遇车祸住院的。

受伤后不到10分钟,陈朝金便在镇卫生院接受了CT检查,确诊为软组织损伤,免去了奔波40多公里前往六枝特区城区医院之苦。

图为:郎岱镇卫生院大型医疗设备为患者检查。郎岱镇卫生院供图。

患者的迅速就诊,得益于六枝特区推进的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2021年,服务人口近10万、年门诊量达8万人次的郎岱镇卫生院主动申请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次年,郎岱镇卫生院成为特区首家获批单位,并获得500万元建设资金。

“获得这笔资金后,我们组织人员精准研判当地群众就诊需求,在征求科室意见后,引进了CT、胃镜等大型医疗设备及急救设施。”郎岱镇卫生院副院长赵松介绍,这些设备的到来,一举填补了基层影像诊断空白。

设备到位只是第一步。2022年3月,当郎岱镇卫生院确定采购设备后,便立即组织首批6名骨干奔赴省市医院学习操作技术;10月设备安装时,又派出第二批3人跟进修学,形成AB角保障机制。

不仅如此,郎岱镇卫生院与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度合作,建立远程影像诊断中心,确保上传影像在90分钟内获得专业诊断报告。“我们首先掌握精准操作,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读片能力。”赵松坦言。这套“设备+人才+机制”的组合拳,让价值数百万元的医疗装备真正在乡镇扎根。

图为:郎岱镇卫生院大型医疗设备为患者检查。郎岱镇卫生院供图。

硬件升级直接惠及十万山乡群众,次中心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就诊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在郎岱镇卫生院,曾经需要转诊至城区才能完成诊断如今已常态化开展。2025年,郎岱镇卫生院门诊接诊2.61万人次,住院服务403人次,开展手术达66台。

近年来,六枝特区大力推进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目前,特区共建成3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分别是郎岱镇医疗次中心、岩脚镇医疗次中心、新场乡医疗次中心,2025年龙河镇医疗次中心项目已获批。

为推进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六枝特区从优化硬件设施、推动资源下沉、搭建医联平台着手,不断提升次中心服务能力。在原有医疗设备的基础上,建成的3个医疗次中心分别新增了CT、胃镜、腹腔镜等大型医疗设备,除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外,还拓展了中下腹部、四肢骨科、超声波体外碎石等手术项目。

同时,依托医共体建设,推动人员、服务、技术、管理“四个下沉”,将特区龙头医院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医疗次中心项目建设以来,郎岱镇医疗次中心与六枝特区中医医院达成联盟,采取下派骨干医师坐诊方式,强化提升次中心诊疗能力。

图为:查看影像报告。郎岱镇卫生院供图。

县域医疗次中心的辐射效应正在显现。今年以来,六枝特区人民医院选派了外科、妇产科、护理共4名专家长期到岩脚镇医疗次中心带教坐诊,选派了肝胆外科、普外科、护理3名专家长期到新场乡次中心带教坐诊。在专家们的协助下,岩脚镇医疗次中心已开展手术13台,接诊患者2600余人;新场乡医疗次中心接诊患者3500余人。

随着2025年龙河镇医疗次中心建设启动,六枝特区将持续深化医疗次中心内涵建设: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定向培养基层医技人才,通过“一中心一策”的个性化发展方案,支持次中心创建等级医院,让医疗资源流动的“动脉”延伸至每个山村角落,打通基层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顾冰洁

编辑 谢勇勇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

来源:天眼新闻,若涉及侵权,请立刻联系删除

上一篇:医疗器械展会 川渝滇拟联合发布!涉医疗器械

下一篇:深圳医疗器械展会 湘潭市举办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惠企专场活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