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医疗AI领域的发展路径成为各界关注焦点。产业界、研究机构与医疗机构代表汇聚一堂,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医疗资源的普惠化配置。当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为AI技术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对技术落地提出了更高要求。
AI技术赋能临床诊疗效率提升
医疗影像诊断领域正成为AI技术应用的重要突破口。脑转移瘤等复杂疾病的诊断工作量占据医院影像科工作的重要比重,传统诊断方式需要医生从数百张磁共振图像中排查病灶,工作强度极大。通过产医合作模式,相关机构成功研发出转移瘤病灶智能检出系统,能够自动显示病灶信息并生成影像报告。
这类AI应用已在全国400余家医院实现落地,标志着技术从单一机构走向全国推广。在实际应用测试中,AI辅助诊断展现出显著优势。医生借助智能体系统能够一键检出肺结节、冠脉钙化等胸部异常,仅需逐一核实诊断即可生成报告,整体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25%。这种人机协同模式不仅提高了诊断效率,也为医生提供了更可靠的辅助支持。
基层医疗智能化改造路径
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为AI技术应用提供了迫切需求。在新疆等偏远地区,肺结核等疾病的筛查工作长期面临人力不足的困扰。通过引入AI筛查系统,基层医院能够实现快速检出并提示疑似患者,大幅提升筛查效率和准确性。
这种技术应用模式体现了AI在基层医疗中的实用价值。过去因筛查不及时而延误诊治的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当地民众能够就近享受到优质的筛查服务。AI技术的标准化特性使其能够在不同地区快速复制推广,为解决基层医疗能力不足提供了可行方案。
医疗AI的普惠化发展需要在技术创新与临床需求之间建立有效连接。通过构建产医研合作机制,相关技术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应用场景,为广大患者提供更高效、更精准的医疗服务。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观察君
来源:金融界,若涉及侵权,请立刻联系删除